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原标题:IDG坐镇,他72岁拿下第三个IPO:科伦博泰)
成都最新一个医疗IPO诞生。
投资界消息,今日(7月11日),科伦博泰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IPO发行价为60.6港元/股,开盘一度涨超6%,最新市值136亿元。至此,医疗大佬刘革新收获人生第三个IPO。
出生于1951年,刘革新今年72岁,他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科伦药业创始人,早年在成都创办科伦药业,如今市值400亿。过去十年,刘革新又相继创办了川宁生物、科伦博泰。去年底,川宁生物成功登陆创业板,最新市值近200亿。现在,轮到了科伦博泰登上敲钟舞台。
72岁创始人
坐拥第三个IPO,市值超130亿
科伦博泰的故事,要从一位医药老兵说起。
出生于1951年的刘革新,原籍湖北武汉,在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四川成都,并在此长大。高考那年,他考入大连铁道医学院(现称大连大学)药剂学专业。1975年,本科毕业后,刘革新随即被分配到一家国营药厂工作。期间,刘革新又来到重庆医学院即重庆医科大学前身深造,就读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并在自己33岁那年成功取得硕士学位。
图片源于科伦博泰官网
他的创业之路始于1995年年底。彼时,正值医药产业投资开始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很快,刘革新借来一百万元,与创业伙伴们来到成都,在对一家胶囊厂进行技术改造之后,创办了科伦药业的前身四川科伦大药厂,将输液产品设为主营业务,并由刘革新担任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科伦大药厂一举实现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五当”奇迹。
1999年,快速崛起的科伦大药厂进行GMP异地扩建,新基地占地130亩,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单厂年产量达亿瓶,刘革新也因此被外界称为“输液大王”。2003年,科伦大药厂整体变更设立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年后,科伦药业终于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但上市并非终点,刘革新很快就开启了科伦药业的转型之路。他将大输液、抗生素和创新研发,设定为驱动科伦发展的三台发动机,提出了“三发驱动、创新增长”战略。
一方面,2011年,刘革新来到新疆伊犁,用7年时间建成了川宁生物,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中间体现代化工厂,后者也在去年底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刘革新斩获的第二个IPO。
另一方面,2013年,刘革新成立了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生物中心,一年后又成立了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创新小分子研究中心。之后科伦博泰在2016年正式创立,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2022年,科伦博泰迎来里程碑事件与跨国巨头默沙东成功达成三笔重大授权合作,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合共高达1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800亿元)。按2022年交易金额计,这亦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合作。
时至今日,科伦博泰在ADC开发方面积累了超过十年的经验,也是中国首批和全球为数不多的,建立全面一体化ADC平台OptiDC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所谓ADC,指的是抗体偶联药物的英文缩写。简单来说,ADC就像一枚结合了化疗和精准靶向分子的“导弹”,目标锁定各类恶性肿瘤,近年已成为发展最快的癌症治疗方式之一。也正因如此,科伦博泰才能够获得默沙东的青睐。
当然,研发支出也是科伦博泰最大的支出项。招股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科伦博泰研发支出分别为7.28亿元、8.46亿元,这也与公司亏损数据基本持平。
今日,科伦博泰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超130亿港元,刘革新终于斩获了自己的第三个IPO。回首科伦药业二十余年创业路,正如他自己概括的那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IDG连投两轮
一笔力排众议的投资
一路崛起,科伦博泰这匹黑马背后聚集了一支豪华投资人阵容。
其中,IDG资本团队早在2018年就已关注到科伦博泰,彼时后者刚从科伦药业拆分出来不久,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却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众所周知,创新药的研发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资金的投入更需要行业基础,这也是IDG资本挖掘创新药行业所看重的第一点逻辑。
此后,IDG资本团队对科伦博泰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关注,负责项目的合伙人即便在疫情期间,也专程去到四川科伦博泰所在地,实地考察调研了几次。
在IDG资本的投资布局中,创新技术一直都被极其看好,而创新药研发恰恰正是创新技术的一大体现。令IDG团队触动至深的一点是,科伦博泰创始人刘革新是一个对创新很有情怀的人,他坚持要做创新药,尽管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也技术复杂,而且短期内也不一定能看到结果,但是科伦仍一直持续多年大比例的研发投入。
与此同时,IDG资本认为,从产品层面而言,科伦博泰一方面是做小分子药物起家,有着很好的产业积淀;另一方面,科伦博泰从2012年就开始布局ADC产品,产品用来治疗乳腺癌效果不错。因此团队判断,科伦博泰在ADC赛道也势必将有所建树。
最终,IDG资本在2021年4月果断出手,领投了科伦博泰超5亿元A轮融资,同一轮参与投资的还有国投招商、礼来亚洲基金和高瓴,投后估值为50亿元。
这当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当IDG资本决定投资科伦博泰时,正值科伦药业在新疆创新药项目上投入了大笔资金,从而面临巨大股价压力,导致市场一度并不看好科伦药业。但IDG资本团队依然坚信科伦博泰产业基础好、团队好、方向对,值得投资。
“我们也是力排众议,在当年成为了科伦博泰的最大机构股东。”IDG团队成员回忆。
2022年年底,科伦博泰和默沙东达成产品合作,总交易额创下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纪录,这让IDG资本的投资逻辑得到了充分验证。2023年1月,科伦博泰又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由默沙东领投,IDG资本也再度投资支持,此次还出现了上银国际、光华开源、中国信达资产、国投招商、夏尔巴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据招股书披露,在完成B轮融资后,科伦博泰投后估值已达到100亿元。这意味着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科伦博泰的估值就已翻倍。
5年投70个项目
解码IDG医疗投资版图
随着科伦博泰成功IPO,IDG资本的医疗投资版图也徐徐展开:博雅辑因、诺思格、冰洲石、康立明生物、臻格生物、汇禾医疗、元心科技、天泽云泰、先为达生物、微脉医疗、思派网络、晟斯生物、百诺医药、凯瑞斯德、未磁科技、华大智造等……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隐约浮现着相似的出手逻辑。
实际上,IDG资本团队对医疗领域的投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时,国内医疗行业更类似传统制造业,相对创新的产品较少,一些企业只需要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复制,就能获得成功。沿着当时的市场需求和制造业思路布局医疗,IDG资本也曾投出一批明星医疗企业,收获颇丰。
变化发生在2015年。随着监管层启动审评审批改革,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医疗领域的主题。于是,IDG资本团队布局医疗的底层逻辑随着转变,“我们更看重那些通过创新驱动去满足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企业。”很多产品不仅要做到质量非常好、能跟进口媲美,同时还要有差异化、国际化。
在这一阶段,IDG资本的投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研究驱动。具体而言,一方面,团队会根据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主动去做主题下的自上而下的研究,从中挑选潜在标的。另一方面,一旦在市场上碰到很有意思的项目,团队也会根据这个项目所在的细分领域,由下而上的来做一些主题的研究,然后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挑出来标的。
“研究驱动”的打法,令IDG资本团队更有底气在大多数医疗项目中以领投的角色出现,且以主动投资的角色去参与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所有出手的项目都是需要经过内部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充分讨论之后才做决定,尤其像一些早期项目。”一位IDG资本医疗团队的投资人解释。
具体到单个项目上,团队又如何找到真正具备创新差异化的企业?这要先从IDG医疗团队说起坐拥多名生物学背景的博士和接受过临床培训的医生,而且大多数投资成员都有生物医药从业经历,涵盖了制药研发到生产销售,是个有复合背景的团队,因此IDG资本在做一些早期技术研究时就更有优势,可以获得更精准的判断。
另一方面,IDG医疗团队也会依托内部其他行业的团队形成复合领域的研究认知。经过30年积累,IDG资本已经在很多硬科技领域形成深入布局和系统积累,能为与其他学科存在交叉的医疗行业研究和投后提供便利。“比如我们看医疗机器人、自动化方向的时候,会引入内部工业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因为在这种复合领域,很多最新技术本身就是在工业界。”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是,从大方向上看,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和IDG资本本身所看重的是一致的团队。“不光是看重创业者本身,也看重他怎么挑选团队、组织管理团队的能力等。”IDG资本30年里积累了丰富的对企业家的认知判断体系,在医疗场景里也是一以贯之。
基因测序设备龙头企业华大智造便是一个典型案例。2020年,IDG资本领投了华大智造10亿美元B轮融资。在IDG团队看来,华大智造有着一支非常务实高效的核心团队董事长汪建,战略眼光极强,同时对中国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强的使命感,早在10年前就已判断到中国自主掌握测序仪技术的必要性;CEO牟峰是“老华大人”,之前在华大负责诊断业务,而华大智造的测序仪未来要进一步从科研仪器转变为诊断工具,势必要面临临床规范问题,这正是牟峰所擅长解决的。
在IDG资本的全方位赋能下,2022年9月,华大智造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超400亿,成为IDG资本收获的又一超级医疗IPO。
此外,还有关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临床怎么满足目前未满足的需求、有多少临床的获益以及全球市场的可能性等场景式的要素,IDG团队也都会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具体考量。
通过一系列缜密和行之有效的打法,在过去5年里,IDG团队已经投资了约70个医疗项目,主要集中在创新药领域里的新型疗法、生物制药、器械诊断、CXO等细分赛道,并关注政策驱动下创新医疗模式带来的机会,比如AI医疗使用的一些场景,一张清晰而庞大的版图悄然浮现。
回望这两年,生物医药赛道的寒冷氛围有目共睹。此情此景,IDG资本依然保持着健康的投资节奏。梳理下来,目前IDG绝大部分医疗早期项目得到了市场上其他基金的认可,顺利完成了后续的融资。一批相对偏成长期的生物医疗被投项目,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上市进度表中。大浪淘沙,中国医疗正在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024-01-16IDG坐镇,他72岁拿下第三个IPO:
- 2024-01-16上限1.2%!基金管理费重大改革,
- 2024-01-16未央今日播报:央行、金融监管总
- 2024-01-16支持无电支付,碰一碰就能付款!
- 2024-01-167月12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
- 2024-01-16消金公司之王
- 2024-01-16新时代下的车险,车企和保司该往
- 2024-01-16刚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声
- 2024-01-16超级LP一举出资13家GP
- 2024-01-16今年最猛IPO军团来了
- 2024-01-16网商银行的八年鲶鱼之路
- 2024-01-16未央今日播报:6月LPR下调10个基
- 2024-01-15民企投资逐渐复苏 一二线城市土
- 2024-01-15Q4财报里“卖力气”的快手:货币
- 2024-01-15通往非理性消费之路
- 2024-01-15超重5公斤,收1807元托运费?这
- 2024-01-15汽车金融已到拐点?这两个赛道成
- 2024-01-15未央今日播报:“通信行程卡”13
- 2024-01-15当阿里、京东拥抱实体经济
- 2024-01-15商业银行区域版图分析:经济强则
- 2024-01-16IDG坐镇,他72岁拿下第三个IPO:
- 2024-01-16上限1.2%!基金管理费重大改革,
- 2024-01-16未央今日播报:央行、金融监管总
- 2024-01-16支持无电支付,碰一碰就能付款!
- 2024-01-167月12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
- 2024-01-16消金公司之王
- 2024-01-16新时代下的车险,车企和保司该往
- 2024-01-16刚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声
- 2024-01-16超级LP一举出资13家GP
- 2024-01-16今年最猛IPO军团来了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